读书是最高级的投资
读书是一种自我投资,不要在读书上吝啬,因为读书可以给你百倍甚至千倍的回报。因为你可以不断地补充着源源不绝的精神营养和知识营养。当年诸葛亮正是博览群书,集前人智慧之大成,才能做到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协助刘备打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威震四海,名垂千古。
美国的博恩.崔西谈到读书走向成功时举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有一位年近三十的推销员,就是采取用“3%的自我投资公式”走向成功的。
读书是他成为百万富翁的第一桶金。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对什么都不懂,一年几乎没有业绩,因而他的工资在整个公司最低。在竞争的大潮中,业绩上不去不但经济上会受到损失,更重要的是公司会逐渐怀疑你的能力,他关系着你能不能在公司站住脚跟的问题。
业绩上不去,就是自己不懂,面对这个不懂有两条路,一条是逃避之路,离开公司干其它的行业;一条是不懂就要搞懂,公司不可能让你坐下来学好了再干,事实上大学学了多年,都是没有目标性地学习,如何学习,只能在实践中去学,利用零星的时间去学。
第一年他用年薪两万美金的3%去作为买书,去听报告的资金,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结果他的收入由两万美金上涨到三万美金,效益增加50%。第二年,他又将年收入的3%继续用在提升自己能力的买书听报告上,这一下他的工资由三万美金上涨到五万美金。公司的人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第三年他又将五万美金的投资比例由3%增加到5%,他的收入竟然神奇地翻了一番,达到十万美金。第四年他的投资公式由5%增到10%,他的年收入神奇般地达到一百万美金。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已经成为百万巨子。
他的成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真理:自我投资的递增和自己经济收入的递增倍数,是非常惊人的。知识引发的能量是谁也无法估量的,这就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知识改变命运,阅读丰富人生。
大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书可怡心,可添彩,可长才。其怡心也,犹见于幽居休憩之际;其添彩也,犹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犹见于审时度势处事之时。练达者虽能逐一处理或判断具体事务,然纵览全局、统筹谋划,则非饱学之士不可。培根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家的人如何读书的。
先说以色列。这个中东地区的国家人均每年读书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8本。他们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在书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用手去舔书上的蜂蜜,让他们知道书是甜的,来激发孩子们对书的兴趣。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用心之巧妙。另一个国家是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是拥有两万多家图书馆,平均每五百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可是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平均45.9万人才有一座图书馆,仅占匈牙利的千分之一。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是人才济济,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人;匈牙利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14人,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发明特别的多,平均每年的发明专利就有四百件以上。
行文至此,顿生感慨呀!相信朋友们一定会明白,读书这种高级的投资方式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都是何等重要。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如上所述,我们稍稍作个横向比较,就不难发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out啦!满大街商店超市林立,你见过几家书店?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又拥有几座图书馆?这实在令人尴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增强自己的实力,而要增强实力,就要不断地积累生存资本。唯有精神和知识才是这种资本,而读书正是这种资本之源。
古代圣人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至理名言,正好道出了读书这种高级投资方式的非凡之处。
从现在开始,不用找任何借口,好好读书,舍得给自己投资,一定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