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5)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 ——屈原《天问》浅析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因言获罪 有趣的是,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唯独
7
- 0
- 0
-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4)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 ——屈原《天问》浅析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科学探源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和
3
- 0
- 0
-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3)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 ——屈原《天问》浅析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结构技巧 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结构提出问题,自首句“
4
- 0
- 0
-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2)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 ——屈原《天问》浅析 ●引子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天问之特 《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在中国歌
5
- 0
- 0
-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1)
千古天问,知向谁边 ——屈原《天问》浅析●引子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天问之奇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
11
- 0
- 0
-
尴 尬 的 石 头
呵呵 石头你穿上小姑娘灰色的夹袄你穿越而来在历史的夹缝中你那黑加白的底色荡漾着某些韵味那么……你究竟想告诉我什么那些板块运动的轨迹早已模糊那些惊涛裂岸的节奏仍在发生那些闪烁其词的宏大叙事那些修修补补的史家绝唱在风雨如磐的续集中跌入万劫不复的辉煌与苍白呵呵 石头你万古长夜的低吟浅唱以呼应万籟俱寂在无数
29
- 0
- 1
-
断想
断 想一滴天露晶日月一片江山尽微尘一花一草一天地一水一土一乾坤一生一世一魂魄一进一退一空灵
6
- 0
- 0
-
庄 老 师 那 张 嘴
庄 老 师 那 张 嘴 ~~遥想庄子论剑 ➢➣➢➣ N个千年以前,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那惨相普通人压根儿不敢看。而赵文王这个家伙他哪管你屁民死活。你的命连蚂蚁都不如哩。他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 因为死去的反
131
- 0
- 7
-
风声
风 声❀❀❀❀❀❀❀❀❀❀风…是绝对的流动的脾气刘邦当年的长叹蕴涵多少豪横与傲慢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but~~刘邦怎能料到他的子孙后裔今天却没有故乡也许在某些城乡结合部仍有无奈的叹息在流淌某些不曾干涸的血迹在时间的大风中睁着两眼迷离渺茫斑驳的记忆爬满灰暗的底色长空中似有青烟裹着弯曲
16
- 0
- 0
-
哈罗~~我们的世界
如果让你赞美一下这个世界你将从哪里开始呢是从种子还是花是从秋叶还是果实是从山川河流还是日月星辰是从南方还是北方从东方还是西方地球是圆的时间是圆的而你的思绪如风一般飞舞思想只是一个离散结构无论从哪里开始都是正确选择都有足够理由太阳就是太阳月亮就是月亮河流就是河流你就是你大地就是大地花就是花风就是风你就
30
- 0
- 0